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6篇
基础医学   120篇
临床医学   169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335篇
外科学   396篇
综合类   615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大鼠存活情况、肠上皮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g1对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紫外分光法测定各组动物处理后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LDH活力;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情况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实验大鼠肠黏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LDH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Rg1治疗显著提高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LDH活力;稳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改善动物存活情况及病理形态改变。结论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凋亡、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氨酸是否能够影响腺苷A2A受体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调节。方法用1000ng/ml脂多糖(LPS)刺激小胶质细胞,分别加入100nmol/L A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以及不同浓度的谷氨酸(0,1,0,25,0,5mmol/L)干预,观察NOS活力变化。结果LPS诱导NOS活力增高,激活A2A受体可以产生抑制作用;0,25及0.5mmoL/L谷氨酸和A2A受体激动剂同时存在时,NOS活力进一步增高。结论高浓度谷氨酸可逆转腺苷A2A受体激动剂抑制升高NOS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 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 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应激反应、缺血缺氧、炎症感染是烧伤后全身反应的主要环节,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及环加氧酶2(COX-2)是介导炎性反应的重要递质。氧化氮合酶(NOS)分两种类型,即组成型NOS(cNOS)和iNOS(又称NOSⅡ)。cNOS又分为神经元NOS(nNOS,NOSⅠ)及内皮NOS(eNOS,NOSⅢ),它们的生成量通常以pmol为单位,iNOS的生成量通常以nmol为单位。COX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s)的关键酶,也分为两型:COX-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源性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缺氧心肌细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加入HSP90特异性阻断剂格尔德霉素后再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于缺氧后1、3、6、12、24、48h用噻唑蓝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活力;缺氧24h,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缺氧1、3、6、12、24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内源性HSP90及AKT表达水平。结果(1)缺氧24、48h,缺氧组、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活力缺氧12h即开始明显下降,缺氧48h时明显低于缺氧组(P〈0.05)。(2)缺氧24h,缺氧组细胞AI为(10.7±1.2)%,明显高于正常组[(1.9±0.3)%.P〈0.05];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细胞AI为(26、3±5.3)%,明显高于缺氧组(P〈0.01)。(3)缺氧12h,缺氧组心肌细胞内源性HSP90及AKT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与格尔德霉素+缺氧组;缺氧24h,缺氧组有所下降.格尔德霉素+缺氧组则下降更明显。结论内源性HSP90对维持心肌细胞的活力有重要作用.缺氧心肌细胞AKT表达水平可受内源性HSP90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口服谷氨酰胺颗粒对烧创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观察口服谷氨酰胺(Gln)颗粒对烧(创)伤及大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将受试患者分为Gln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Gln组口服或管饲Gln 0.5 g·kg-1·d-1,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的安慰剂甘氨酸,疗程均为7 d.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蛋白代谢、免疫功能、肝和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伤后两组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值,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肠黏膜通透性[尿乳果糖/甘露醇(L/M)]及尿氮排量均明显增高;但Gln组用药7 d后血浆Gln浓度与用药前比较增加38.04%(P<0.01).Gln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升幅分别为21.19%、51.11%、57.54%.血浆DAO活性、L/M比值、内毒素含量及尿氮排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降幅分别为47.26%、52.18%、22.22%、27.78%(P<0.05或0.01).两组患者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用约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用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便秘等,2~3 d后自行缓解,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Gln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Gln浓度,明显减轻伤后肠黏膜受损程度,并能促进机体蛋白合成,降低蛋白分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大鼠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探讨早期低压复苏的理想复苏压力。方法W istar大鼠64只,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AP)为(129.9±14.3)mmHg,断脾法复制非控制性出血休克模型,将血压(MAP)降至40或50mmHg,分为3个处理时段,第1时段模拟院前救治时段,用2∶1乳酸林格氏液和6%的右旋糖酐输注分别将MAP维持在40、50、60、70、80、100mmHg,维持1小时;第2时段模拟医院确定性处理情况,结扎脾动脉止血,输血输液将MAP恢复至100mmHg,维持2小时;第3时段,观察第1时段不同压力复苏对大鼠休克复苏效果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动物存活情况、血压、液体输注量、血细胞比容及动脉血气等。结果院前急救采用高压复苏(80、100mmHg),动物存活时间短,在第1时段末就有50%的动物死亡,需要的液体输注量大,血液稀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明显,血气指标差;而以<70mmHg(50、60、70mmHg)的血压复苏,动物存活时间延长,液体输注量小,血液稀释轻,血气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以50、60mmHg血压输注效果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在第三时段末动物死亡率为75%。结论对非控制性出血休克及活动性出血,止血前采用高压复苏会增加血液丢失及血液稀释,明显影响休克复苏效果,适当低压复苏有利于动物的后期恢复,输注压力以50、60mmHg最好,但太低的输注压力(40mmHg)也不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8.
感觉神经肽P物质特异性受体在表皮干细胞上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作为皮肤细胞发生、修复、改建的源泉,因其与上皮源肿瘤、皮肤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皮肤伤口中外源性感觉神经肽P物质可促进ESCs增殖并将其大量募集于创缘,加速修复过程。为进一步探讨P物质对ESCs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机制,本实验分别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观察体外培养的ESCs上P物质的两种特异性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和NK-2R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损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烧伤“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4h内入院、烧伤面积〉50%TBsA的3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分为烧伤组和UTI治疗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且UTI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UTI10万U静脉滴注,3次/d,连续7d。于两组患者伤后2、4、7d采血,检测其血浆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 elastase)、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以公认的各指标正常值作参考,并对3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伤后2、4、7d,两组患者血浆PMN elastase及cTnI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1);UTI治疗组与烧伤组比较,两指标偏低。(2)与正常值比较,伤后2、4、7d烧伤组患者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1),第4天达高峰;UTI治疗组伤后2、4d CK—M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或0.01),但与烧伤组比较升幅较小,第7天降至正常值水平(P〉0.05)。(3)34例烧伤患者PMN elastase、cTnI含量及CK—MB活性三者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4,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2,PMN elastase含量与CK-MB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829(均为P〈0.01)。结论UTI能够显著减轻严重烧伤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有效抑制PMN elastase的过度释放。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在创伤愈合血管生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或组织创伤修复、缺血缺氧和炎症等情况下,原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经过生芽、迁移、增殖与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它包括5个阶段:(1)血管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血管基底膜。(2)EC穿过基底膜迁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